列印


↑兩支都是很好的常用標準變焦鏡頭,你要選那一支?

 

定焦鏡雖然好,但一般用途來說還是變焦鏡頭較為方便使用,在 Sony A7 系這類一般較泛用的鏡頭中,主要就是 Sony FE 28-70mm F3.5-5.6 OSS, Sony 24-70mm F4 Vario-Tessar T FE OSS, Sony 24-70mm F2.8 GM,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還有近來很火紅的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RXD FE。第一支 Sony FE 28-70mm F3.5-5.6 OSS 作為 KIT 套裝鏡,輕巧、便宜是他最大的特色,不過也就KIT鏡的樣子,中央成像還可以,但邊緣差強人意,一開始頂著用還可。第二支的 Sony 24-70mm F4 掛了「蔡司」之名,有著「蔡司」般的價錢,也頗為輕巧好帶,可惜以他的價錢對不起他的成像畫質,說真的和那支很便宜的KIT鏡頭相去不遠。第三支 Sony 24-70mm F2.8 GM 是大有來頭的GM系列鏡頭,當然品質沒話說,先不說價錢,體積重量說實在不是筆者的菜。最後就是本篇的重點 Sony FE 24-105mm F4 及 Tamron 28-75mm F2.8 FE,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在這兩隻鏡頭中難以決定,筆者手中剛好兩隻都有... 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規格上的一些比較

  Tamron 28-75mm F2.8 (A036) Sony FE 24-105mm G OSS
焦距 28-75mm 24-105mm
視角 75° - 32° 84° - 23°
光圈範圍 F2.8-22 F4-22
鏡片結構

12群15枚

14群17枚
光圈葉片 圓形9片
最近對焦距離及放大倍率 廣角端: 19cm (0.34x), 望遠端 39cm (0.25x) 廣角端: 38cm, 望遠端: 38cm (0.31x)
鏡頭手震補償 有 (OSS)
濾鏡口徑 67mm 77mm
天候能力 Moisture Resistant ~ 天候密封 Weather Sealed ~ 天候密封
體積重量 7.3 x 11.8cm 550g 8.3 x 11.3cm 663g
建議售價 US$ 879 US$ 1,398

 

說在前面

這兩隻鏡頭均是我自己買的,而且像 Tamron 那隻我是在他發表後沒多久就預購,那時還可以用 US$ 799 買得到,後來近期居然漲到 879,新鏡賣太好漲價說真的還真不太常見,可以見他的熱門... Sony FE 24-105mm 那支倒是較近期不知道為什麼就出現在家門口... (喂) 考慮到 Tamron 那支的漲價,加上 Sony 那支在市面上實際上買得到的價錢,這兩支鏡頭以價差來說已經不那麼的大,以焦段/光圈看,兩者各有優缺點,難以決定的點也就在這... 到底要大一光圈好? 還是廣一點點、遠一點點實呢??

 

外觀體積重量之爭

從規格來看可以知道 Sony FE 24-105mm F4 在體積會比顯較 Tamron 28-75mm F2.8 胖上一些,多出來的 113g有沒有感覺? 在鏡頭還沒到手前我想說才113g應該還好吧,但鏡頭到了之後還真有明顯感覺上的差別,而且在平衡感上,Tamron會明顯好很多,24-105的重心已經有點往前傾,雖然不嚴重,但已經長時間習慣 Tamron 的組合難免有點不適應。這種不平衡如果裝在 APS-C 機身,像是 A6500 上會更明顯,當然我想一般人也不大會把全幅鏡拿去在 APS-C 機身上用吧。

鏡頭口徑上 67mm 的恆定 F2.8 光圈 vs 77mm 恆定 F4 光圈,這樣打起上來明顯 F4 的有種"不划算"的感覺,某程度上只能說 Tamron 有點太逆天,你看看"隔壁"像是 Sony FE 24-70mm F2.8 更是更大的 82mm,Canon/Nikon類似焦段也一樣是 77mm 的口徑...

鏡頭操作上有些習慣上的不同,Tamron那支變焦環在前,對焦環在後,Sony那支相反,即是對焦環在前,變焦環在後 (應該說所有Sony鏡頭及很多鏡頭都這樣吧),這種操作上的不同是可以習慣的,不過如果你混用其他鏡頭時一開始可能就會有點小麻煩 (你也可以考慮 Tamron 全套喔,反正 Tamron 17-28mm F2.8也發表了 XD)。還有在 Sony那支的鏡身上有獨立的 AF/MF, 防手震的開關,部分用途時也較為便利。至於機身質感上,兩隻主機的材質都是塑膠,表面處理雖略有不同但其實無太明顯差異,起碼不會有廉價的感覺... 硬要說可能 Sony那種有點磨砂黑的感覺會好一點點。

 


↑Sony略矮但明顯胖很多


↑77mm vs 67mm 的口徑差頗多


↑鏡尾大家都是金屬接環,同時可見 Sony 那支有獨立的 AF/MF, 防手震的開關


↑兩鏡裝在 A7R II 上的體積差異

 

對焦速度的比較

先說結論,如果是一般用途上,兩支鏡頭的對焦速度已經勝任大部分的工作。而且如果你大部分時間如果都是用 AF-C 連續對焦模式的前提下,兩者基本上無明顯差異。對焦速度唯一會較有感覺差別是單次的 AF-S,Tamron 28-75會明顯略慢於 Sony 24-105,但還是落在十分夠用的範圍,再者如果真的是拍攝速度移動較快的主體,應該也會用 AF-C 而非 AF-S 吧?所以對焦能力上筆者覺得兩者可以視為無太大差別。

 

邊緣失光 / 色散 / 變形?

一般來說口徑小光圈大的鏡頭通常在光圈全開下都會有邊緣失光的現象,基上這兩支在廣角端光圈全開下都有可察覺的失光,收兩級光圈後失光現象解除;而望遠端則是 Tamron 光圈全開下會有和廣角端類似的失光,Sony的較輕微一點。

色散 / 變形兩者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點,但現代機身/軟體的修正通常都有做處理,尤其修正後基本上無論色散, 失光或變形都可以落在忽略的情度,所以筆者也無對此特別關心。

 

24mm vs 28mm 真有差很多?

有人會說才差那 4mm 能差到那邊去?而且 24mm 就算再廣也不大夠廣?不能說對也不能說錯,因為這會和用途、習慣有關。24mm 和 28mm 在視角上實際相差達 9度,實際上筆者會覺得有時就差那麼一點點,總有地方退無可退,又不想鏡頭換來換去時就會覺得24mm 的方便,以下來兩組圖看一下 24mm 及 28mm 視角上實際的差異。

 

↑24mm vs 28mm 的差異,差距應該比想像中來得多一些吧?

 

那 75mm vs 105mm 呢?

這和上面的情況其實類似,只是就相反變成望遠端的一些差異,的確 105mm 以「望遠」來說沒多遠,但情況也是一樣,有些地方不見得想走近一點就可以走近的。

 

↑75mm vs 105mm 的差異,有時候多一點的望遠可以有助突顯主體

 

 

實際成像能力的差異?

實戰上筆者採用開放源始碼的 MTF Mapper 做為主要評量工具,再抓取中央、邊緣及極邊緣的結果分別做平均後再換算回常見的MTF50 LW/PH分數得出如下的測試結果。

就結論上來說兩支都是很不錯的鏡頭,且成像表現互有勝負,最明顯的差別應該是 Tamron 28-75 F2.8在最望遠端光圈全開下的表現明顯較低下,縮一級也僅略有改善,這令我有點聯想到過去 A09 時代也有類似情況,但現在這支 A036 已經好上不少。但就整體成像解像力平衡性而言,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還是比較好一點,尤其是越望遠端越明顯。

 

成像色彩調性傾向?

結論是差異不大,整體來說 Tamron 那支略略溫暖 (傾向黃色) 調多一點點,而 Sony 那支略略冰冷 (傾向藍色) 調多一點點,但差異甚微,不注意有時也難以發現,筆者也不覺得沒有誰比較討喜。另外在測光上,Tamron那支似乎偶爾可能會較Sony那支傾向 +1/3EV的曝光量,相差不大,就是一個現象。

 

OSS防手震有沒有用? 對錄影時有沒幫助?

Sony 的機身並未和 Olympus, Panasonic 一樣有所謂的 Sync IS 之類的功能,在 Sony A7 系有機身防手震 (IBIS) 的機種下,IBIS會由原本的五軸補償關了 Pitch, Yaw 兩軸,變成三軸,而Pitch, Yaw兩軸的補償就交回給鏡頭的 OSS 。官方的說法在理論上來說在焦距越長 (>90mm) OSS的作用會更準確明顯。實際上又是如何? 說真的我並不覺得純 IBIS和多了OSS的鏡頭有明顯差異,手持 105mm 端的錄影一樣會有可能有震動感覺,和實際的穩定器差距仍很大。在現代A7系的機身皆有 IBIS 的情況下,鏡頭是否有 OSS 防手震的必要性筆者認為已經不大。

 

散景的差別?

如果是純粹相同焦段及距離下,當然光圈大一級的 Tamron 會有更淺景深呈現,不過如果是 105mm F4 對比 75mm F2.8 拍攝同樣大小主體這種情況的比較,較長的焦段在淺景深就會略再有優勢一點點。另外背景虛化兩者相近,但似乎 Sony的會再柔和一點,而 Tamron的二線性略為明顯一點,但這種差異筆者覺得都可接受範圍。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 105mm, ISO 200, F4, 1/400s

 


↑Tamron 28-75mm F2.8 FE @ 75mm (和上圖站在相同位置,所以主體會較小一點), ISO 200, F2.8, 1/1250s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 105mm, ISO 500, F4, 1/2000s

 


↑Tamron 28-75mm F2.8 FE @ 75mm (和上圖站在相同位置,所以主體會較小一點), ISO 500, F2.8, 1/3200s

 


↑Tamron 28-75mm F2.8 FE (走近一點把物體拍得和 105mm 差不多大時), ISO 500, F2.8, 1/3200s

 

微距能力

近拍能也是另一個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明顯弱於 Tamron 28-75mm F2.8 FE。Tamron那支在廣角端可以 19cm合焦,放大率達0.34x,望遠端可以 39cm合焦,放大率為 0.25x;相對起來 Sony 那支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最近 38cm合焦,所以最大放大倍率在 105mm 的望遠端,0.31X的放大倍率是也不差,不過日常便利性就較 Tamron 的明顯不便,成像品質兩者相近。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 24mm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 105mm

 


↑Tamron 28-75mm F2.8 FE @ 28mm

 


↑Tamron 28-75mm F2.8 FE @ 75mm

 

抗耀光會不會有差?

說實在的在抗耀光的比較上筆者有點驚訝了... 沒想到 Sony那支有明顯的泛光及鬼影,Tamron那支只有很輕微的鬼影/泛光,在逆光/側逆光環境下的優勢也變得很明顯…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ISO 200, F9, 1/320s

 


↑Tamron 28-75mm F2.8 FE, ISO 200, F9, 1/320s

 

星芒差別

理論上兩隻鏡頭的光圈葉片都是圓形的9片,星芒的差別可能不會太大?實際上還是有些差異的。Sony那支在 F5.6時可以見到略有星芒,一直至 F11 / F16 時最漂亮;而 Tamron 在 F8 星芒開始明顯,也是一直至 F11 / F16最佳。只是兩者在最佳星芒時的樣子,Sony的略尖及紮實一點,而 Tamron的有點叉開;但同時考慮到 Sony可能出現的泛光/鬼影,在星芒表現上算是伯仲之間吧。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ISO 200, F11, 1/40s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ISO 200, F16, 1/20s

 


↑Tamron 28-75mm F2.8 FE, ISO 200, F11, 1/25s

 


↑Tamron 28-75mm F2.8 FE, ISO 200, F16, 1/15s

 

小結

兩支均是十分好的日常隨身變焦鏡頭,實拍能力上也互有優缺點,並不存在一面倒的誰好誰不好。成像畫質兩者都十分好,像是變形、色散、邊緣失光等在現代鏡頭大家幾乎都有數位修正以至相去不遠,雖然說在望遠端 Sony那支是有明顯好一些,但也不是說 Tamron 的成像不能用,都已經是這個等級的鏡頭,絕對的解析力多半不用擔心也不太是考慮的重點。

所以這兩隻表現優異的鏡頭該怎麼選好?這問題可能要視乎你的習慣、使用場合/方式而定。

 

如果你真的想用一隻鏡頭為主,不太想換頭的朋友...

那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應該是(相對)輕量化高品質的首選,24mm的廣角足夠應付不少拍攝情景,105mm亦然。F4的光圈雖然不大,但 A7 系的高感光度表現不太需要擔心,唯室內錄影可能會較吃虧一點,F4 和 F2.8 就是一級光圈的差距,室內光線不少時候以 F2.8 來說可能都會用至 ISO 1600,那使用 F4的鏡頭也代表要用至 ISO 3200,純淨度會略差了一點,但大致還可使用。有人可能會問如果真的不想換鏡頭不是還有一支 Sony FE 24-240mm F3.5-6.3 OSS 嗎?的確,可惜是這支鏡頭的光學表現令筆者失望,尤其是最廣角端及最望遠端的成像表現不大理想...

 

如果你會多帶一隻鏡頭,而那隻鏡頭是大光圈定焦的朋友...

那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可能仍是你的首選,反正都會有一隻定焦大光圈的鏡頭,此時 Tamron 28-75mm F2.8 的 F2.8就算不上什麼... 至於配什麼定焦大光圈就看個人使用習慣吧。

 

如果你會多帶一隻鏡頭,而那隻鏡頭是超廣角鏡頭的朋友...

那當然會是 Tamron 28-75mm F2.8 FE 了,不然 24mm雖然多了9度的視角,但在真的超廣角鏡頭 (20mm 以下) 就完全算不上什麼「廣」了吧,題外話如果要輕量化這樣搭配出門,福倫達 15mm F4.5 也是一隻輕量化成像不錯的好選擇...

 

所以你要選那隻?看個人需求囉。

 

 

更多實拍範例

本篇所有實拍均為JPEG直出,大部分圖片點擊可連結原圖,原圖僅在右下角加上浮水印,未有任何其他修改,點擊圖片可以下載原圖,未經同意請勿隨意轉載,謝謝。

 


↑Tamron 28-75mm F2.8 FE @ 44mm, ISO 400, F4, 1/30s

 


↑Tamron 28-75mm F2.8 FE @ 75mm, ISO 200, F4.5, 1/320s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 105mm, ISO 200, F8, 1/250s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ISO 500, F4, 1/80s

 


↑Tamron 28-75mm F2.8 FE @ 75mm, ISO 200, F2.8, 1/100s

 


↑Tamron 28-75mm F2.8 FE @ 75mm, ISO 200, F3.2, 1/80s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 24mm, ISO 400, F9, 1/80s

 


↑Tamron 28-75mm F2.8 FE @ 28mm, ISO 100, F13, 13s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 105mm, ISO 200, F5.6, 1/250s

 


↑Sony FE 24-105mm F4 G OSS @ 24mm, ISO 200, F8, 1/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