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vitar 35mm F2.8 M42接環是一隻蠻美小巧的老鏡呢

 

筆者其實對老鏡 (就是40-50年前那些手動鏡頭) 一直很有興趣,在轉換跑道至 Sony A7 系及到美國時興趣變得更加濃厚,因為 A7 系才是 "真‧北港香爐",轉接任何鏡頭都十分方便且容易,加上在美很容易撿到便宜的老鏡,比台灣或香港都要便宜,所以偶爾逛逛eBay的結果,身後就出現一堆老鏡 (大誤),想寫相關文章久爾,就一直沒時間 (一半是籍口了) ,就沒動筆,想說2018年不能再任由部落格長草下去,所以就衝了!

關於轉接老鏡的常識、基礎、技巧等容我有時間再說 (喂)...

 

關於此鏡

這隻 Vivitar 35mm F2.8 是 M42 卡口,在eBay上用 US $15入手的,狀態十分不錯,鏡片狀態、光圈葉片、對焦環等良好,無任何問題。看資料大約是 1975年前後生產的鏡頭,雖然掛Vivitar牌,但這隻實際上應該是 Komine 生產的。似乎不算太常見,網路的資料亦不算多。

 

重點規格

焦距:35mm (全幅)

光圈:F2.8 - F16

光圈葉片:6片

最近對焦距離:40cm

濾鏡尺寸:49mm

鏡頭重量:170g

 

外觀特色

Komine生產的鏡頭通常品質都還不錯,這隻鏡頭質感還不錯,是全金屬的鏡身,體積算是小巧,重量還可以,搭在 A7上平衡度還算不錯,但和現在超小巧的 Samyang 35mm F2.8 在體積重量上沒得比就是,較特別的是隨附的鏡頭蓋也是金屬的,而且是用鎖螺絲的方式旋進去的,是不會遺失及有質感,但要打開來拍照也較慢就是。對焦環手感略鬆但整體良好,光圈變動是有明顯的段感。

解析度實測

實戰上筆者採用開放源始碼的 MTF Mapper 做為主要評量工具,再抓取中央、邊緣及極邊緣的結果分別做平均後再換算回常見的MTF50 LW/PH分數得出如下的測試結果。

Well,算是不意外的結果,40年前的鏡頭嘛,更可怕的我都有見過了。看起來光圈略收後在中央的表現屬還不錯,邊緣就不要期待了。整體基本上把光圈收至 F8 會有最平衡的表現,顏色調性在MTF測試中看不到,以實測結果來說,調性偏冷,顏色飽和度略低,但有蠻清爽的感覺。

 

散景表現

↑ISO 100, F2.8, 1/400s

↑ISO 100, F2.8, 1/160s 

 

整體來說只能說還算可以,可以見到略有二線性,邊緣略有一點點旋渦狀。同時光圈全開下色散有點明顯且成像較鬆散,主體有輕微類似"發光"的效果,這些是現代鏡頭不常見的。

 

抗耀光表現 


↑ISO 100, F11, 1/250s

這應該不意外的慘烈,那個年代鍍膜技術不成熟,很多鏡頭對著太陽時都是"見光死"的。

 

小結

當然以這樣的價位來說,能有這樣的表現其實已經十分不錯,收光圈至 F8 仍有一定實用性,但最近40cm的對焦距離略遠,日常生活較不方便。以初上手要找平價的老鏡玩玩,這隻還算不錯。不過 35mm F2.8 的選擇其實很多,Canon FD 及 Minolta MD 等都會有較好的表現 (文章呢??)...

 

光學: 3/5

造工: 4/5

性價比: 4.5/5

 

更多實拍

本篇所有實拍均為JPEG直出,未有任何修改,點擊圖片可以下載原圖,未經同意請勿隨意轉載,謝謝。


↑ISO 200, F8, 1/320s

 


↑ISO 800, F5.6, 1/25s

 


↑ISO 200, F8, 1/250s

 


↑ISO 200, F8, 1/200s

 

{jcomment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