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東德的 Pentacon 可是 M42 的便宜好貨呢

 

基本上不管那個在那個相機系統,50mm F1.8都基本班底,就是所謂的標準鏡。在老鏡頭中,50mm焦段的鏡頭也是最為常見,表現通常都會有一定水準,而且大多便宜(尤其那些 F1.8, F2的),入手相對無壓力(望著身後一堆 50mm 的鏡頭...)。這次寫的這隻 Pentacon Auto 50mm F1.8價位也大約落在 US$ 30-60 之間,別看這好像又是很 Cheap 的鏡頭,表現可是十分不錯的。

關於此鏡

Pentacon 原本是屬於東德蔡司的,60年代後東德很多廠商 (Carl Zeiss Jena除外) 都整併成名為 VEB Pentacon 的集團公司,而這隻鏡頭整體的光學設計是基於 Meyer-Optik Görlitz 50mm f/1.8 Oreston,大約在60年代一直生產至90年代,大約有三個大類別的版本:

  • 早期的黑白相間班馬光圈環
  • 鏡身全黑,鏡頭前緣帶有紅色 Multi Coating 字樣
  • 後期也是目前最流通的版本,鏡身一樣全黑,但鏡頭前緣文字均為白色,同時帶有綠色的距離標示

三個版本有沒有光學品質上的差異?最多應該是在鍍膜上,所以可能是抗耀光有較明顯的差別。如果對這有興趣可見這篇文章

筆者手上的這顆就是最常見的版本,鏡頭狀況大致良好,鏡身尚算乾淨,光圈葉片工作正常,光圈環暢順,對焦環手感略緊(但那是"正常"的,因為是這隻正常的情況),前後鏡玉無損傷,但後鏡玉的邊緣處有輕微的菌絲。

 

重點規格

焦距:50mm (全幅)

光圈:F1.8 - F16

光圈葉片:6片

最近對焦距離:33cm

濾鏡尺寸:49mm

鏡頭重量:250g

 

↑雙高斯結構 (圖片出自: Camera-wiki)

 

外觀特色

小巧全金屬的鏡身其實頗有質感,也因為是全金屬的設計,也導致這隻看起來很小的鏡頭拿在手上略沈,不過裝在 Sony A7R II 上因為體積小,帶出門的平衡感倒是還不錯。


↑筆者是用 M42轉A接環,再透過 LA-E4裝到 A7R II 上,所以看起來外型就會比較奇特一點 XD

 

解析度實戰

實戰上筆者採用開放源始碼的 MTF Mapper 做為主要評量工具,再抓取中央、邊緣及極邊緣的結果分別做平均後再換算回常見的MTF50 LW/PH分數得出如下的測試結果。

光圈全開的表現欠佳,但略收至 F2 時其實在中央及邊緣已經落在可接受範圍,至 F4 的整體解析力有爆炸性的成長,至 F5.6 時到達頂峰,而且這解析力,實在頗強,不少現代鏡頭可能都不一定有此解析力。

 

散景表現


↑ISO 200, F1.8, 1/1250s


↑ISO 100, F1.8, 1/250s


↑ISO 100, F1.8, 1/640s

 

因為這隻鏡頭的光圈葉片只有6片且是六角形的,尤其光圈全開也不會很圓,光點會隨收光圈而有更明顯的六角形狀,喜歡與否就看個人了,至於散景略有二線性,還不嚴重。另外也可以看到在光圈全開下其實對比度也略低一點,色散也十分明顯。

 

抗耀光表現


↑ISO 100, F5.6, 1/100s


↑ISO 100, F8, 1/320s

 

逆光下也不意外的有明顯的光斑及對比度嚴重下降的情況,如果可以還是用手做遮光罩稍擋一下或者調整角度較有理想的表現。

 

小結

如果想入門玩玩 M42 老鏡,這隻在性價比及實際的表現上很值得一玩,光學全開可以當作特效鏡頭(誤),基本上略收至 F2.8 的表現已經頗為可以接受,用來拍人像或一般風景其實也頗為合適,成像色調略冷,但飽和度還不錯且頗為討喜,再者最近 33cm的對焦距離也很方便實用。不管如何,想花小錢有不俗的老鏡,這隻 Pentacon Auto 50mm F1.8 還是十分值得推薦!

 

光學: 3.5/5

造工: 3.5/5

性價比: 4/5

 

更多實拍

本篇所有實拍均為JPEG直出,未有任何修改,點擊圖片可以下載原圖,未經同意請勿隨意轉載,謝謝。


↑ISO 200, F2.8, 1/1600s

 


↑ISO 200, F8, 1/125s

 


↑ISO 100, F1.8, 1/125s

 


↑ISO 200, F8, 1/50s

 


↑ISO 200, F2.8, 1/2000s


↑ISO 100, F8, 1/125s

 

{jcomments on}